投稿指南
一、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,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。凡采用他人学说,必须加注说明。 二、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,精粹的短篇,尤为欢迎。 三、请作者将稿件(用WORD格式)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。 四、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,恕不退稿。 五、为规范排版,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: 1.论文要求有题名、摘要、关键词、作者姓名、作者工作单位(名称,省市邮编)等内容一份。 2.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: 基金项目:项目名称(编号) 作者简介:姓名(出生年-),性别,民族(汉族可省略),籍贯,职称,学位,研究方向。 3.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,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,一般用两级。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。表格应采用三线表,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。 4.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、最主要的、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。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。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-87的规定,采用顺序编码制。

涪翁曲水千古流觞宜宾流杯池文化考论

来源:宜宾学院学报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5-12 08:03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自绍圣五年(998)至元符三年(1100),黄庭坚谪居戎州(今宜宾)时达三载。其间,在政治上无所作为的他,将精力集中于读书、作诗、写字,与此同时,和当地的文人、士夫、缁流等有较为广

自绍圣五年(998)至元符三年(1100),黄庭坚谪居戎州(今宜宾)时达三载。其间,在政治上无所作为的他,将精力集中于读书、作诗、写字,与此同时,和当地的文人、士夫、缁流等有较为广泛的交往。切磋文艺,修养身心,涉足于山水之间,究心于天人之际。且不说他曾经流连嘉州、眉州等地,单是戎州,除了盘桓于主城区,长宁、江安等地,也留下了诗人的足迹。所到之处,兴之所至,多有留题。而今于其诗文,斑斑可考。无等院、锁江亭、流杯池、涪溪、金鱼井、水帘洞、冠冕楼、定跨山、墨妙亭、吊黄楼等[1],记录着一代诗匠曾经的生命印记和文化之旅。穿越历史的烟云,如今这些地方多已漫漶模糊。而流杯池,以其坚硬的质地和得天独厚的环境,一脉清泉,成流觞曲水,从苍茫的北宋,历块过都,涤荡千年悲欢,悠悠涌来。本文即从当下的流杯池,溯游而上,探究黄庭坚最初的心境以及千年以来后人对此所做的诸多解读,从而形成流杯池丰厚的文化意蕴。

一、黄庭坚与戎州流杯池的开凿

从黄庭坚的诗文作品来看,诗人喜欢游历山水胜迹,并将即目之境发于笔端,形诸文咏。有时即便寻常之地,诗人情趣之所至,也会欣然命笔。因此,按理说,与之相关的戎州流杯池,其开凿生成的过程,作为颇费时日和人力的工程以及饶有兴味的文人活动场所,当事人黄庭坚应该有一篇足够分量和影响的记文,哪怕是一首短诗。然而,令人困惑的是,诗人关于流杯池,竟然没有留下只言片语。这一千古之谜,竟然时至今日,并未引起学界的重视,甚至可以说尚未发现这一问题的存在。那么,这不禁使人追问:戎州流杯池是黄庭坚开凿的吗?如果是,黄庭坚为什么没有相关题咏呢?对此,笔者不揣谫陋,做出如下探究。

根据笔者实地考察,遗存于流杯池两边石壁上的历代文字,最早者为南宋时期,兹依时间顺序,将这些宋代刻文抄录如下①:

1.眉山李季章、季允、上谷侯有年,来访涪翁旧题。成都范季海、赵章父置酒亭上,黄冠师、王寿嵩与焉。淳熙己酉十二月二十四日,孙仲刻。(1189)

2.古栝卢国华易节东去,维舟锁江,同三隅陈逢孺来游。男子文、子人、子及,侄孙渭、外侄孙陈浚侍。绍熙辛亥三月三日。(1191)

3.嘉定甲戌季冬之四日,郡假守眉山杨瑾容、父拉新江油史君、二江宋深之之源、眉山程子益以谦来游。翌日,各有所赋。深之既去,瑾为大书之。(诸人之诗作略,1214)

4.挽士不能寸,推去则数尺。才难不其然,有亦未易识。面前路径须常令宽,路径窄则无着身处,况能使人行也?

右豫章黄太史诗、康节邵先生语,京漕旧有隶本奇甚。郡守临邛黄申为摹刻于涪翁洞侧,以增伟观。嘉定辛巳十月既望。(1221)

5.眉山范子郯、潘允恭、家炖翁,入奉宸对,舣舟江锁,来访涪翁遗迹。郡幕杨敏修以乡曲之旧,饮饯于此,日旰乃还。苏次用、杨颐、范忠孙同游。绍定己丑正月廿六日。(1229)

另有一通勒刻于淳祐四年甲辰的文字,由于有几处字迹剥落严重,模糊难辨,且以记录游览者姓名为主,未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,兹从略。从这些文字来看,其基本内容大致包括三个方面:一是造访者为文人士大夫;二是均为流杯池而来;三是均为黄庭坚之流风余韵而来,有仰慕缅怀之意。不过,从第三通石刻的相关诗作,似乎能探寻黄庭坚与流杯池之关系,提供些许蛛丝马迹:“宋因党论到元符,安得溪山着一儒。时有诎伸须直遣,天开灵杰溪归愚。泉迹阴涧诗余流,丰拓苍崖节转孤。自返江西天祆远,神游应过此间无?”其中颈联“泉迹阴涧诗余流,丰拓苍崖节转孤”,显然是对黄庭坚当年在此曲水流觞、吟诗遣闷的歌咏。

从现存资料看,宋代及其以后的大型地理文献,诸如《方舆胜览》《舆地纪胜》《太平寰宇记》《舆地广纪》《大元混一方舆胜览》《明一统志》《大清一统志》等,均未见戎州流杯池的相关记载。而清雍正《四川通志》卷二四《叙州府》则有了“流杯池”词条:“在县北隔江二里。两石对峙而中通,上下曲折,约身入之,磴路伛偻,而达于巅。其中广处,黄鲁直垒石为九曲,号‘流杯池’。石上尽昔贤记载,多藓剥不可读。亭馆虽毁,遗迹尚存。康熙初年巡抚张德地捐赀复抅,碑勒更新。”[2]370语之凿凿,明确指出宜宾流杯池肇端于黄庭坚,未知何据。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因之,且附相关题咏,如明谢瑜诗云:“鬼斧辟云根,灵泉绕砌轮。流觞人不见,看壁倒斜曛。夜雨长秋水,新题灭旧文。悠哉黄太史,丘壑意犹存。”[3]1976-1977前两联显然也是对黄庭坚曲水流觞之意的表达。嘉庆《宜宾县志》也有关于流杯池的记载:“流杯池,治北,隔江一里,巨石中劈,黄庭坚于其中甃池九曲,为流觞之乐。石上尽昔人题咏,多藓剥不可读。”[4]19与《四川通志》的观点一致。也就是说,关于戎州流杯池的信息,仅见于清代中后期少量的方志文献之中。

文章来源:《宜宾学院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ybxyxb.cn/qikandaodu/2021/0512/600.html



上一篇:宜宾少数民族地区推普策略研究
下一篇:给我感觉上新感觉穿越红土地之旅

宜宾学院学报投稿 | 宜宾学院学报编辑部| 宜宾学院学报版面费 | 宜宾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| 宜宾学院学报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宜宾学院学报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