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《宜宾学院学报》栏目设[05/20]
- · 《宜宾学院学报》数据库[05/20]
- · 《宜宾学院学报》收稿方[05/20]
- · 《宜宾学院学报》投稿方[05/20]
- · 《宜宾学院学报》征稿要[05/20]
- · 《宜宾学院学报》刊物宗[05/20]
第一书记绰号多记宜宾脱贫攻坚中的那些人和事(3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?“镀金”胖子“三把火” 兴文县德应村第一书记罗珊驻村做的第一件事就让村民们啧啧称奇——这个村民眼中前来“镀金”的胖子,把村里的老支书艾泽
?“镀金”胖子“三把火”
兴文县德应村第一书记罗珊驻村做的第一件事就让村民们啧啧称奇——这个村民眼中前来“镀金”的胖子,把村里的老支书艾泽培“走趴了”!
原来,在当天的走访中,他俩从早上9点一直走到下午3点,本想考验罗珊的艾泽培反而“自讨了苦吃”,把脚走软了,最后两人随便凑合了一顿午饭。“是个干实事的!”虽然“陪走”了一天,但艾泽培心里偷着乐。
一户一户走,一点一点记。这看似笨办法,但对初来乍到的罗珊来说,就是好办法。
“扶贫先壮志!我们德应村需要的是啥子?不是资金、不是项目,而是笨鸟精神。”罗珊说,德应要敢于想在先、试在先、干在先,既要有“愚公”脱贫的踏实苦干,更要有“智公”驱贫的创新巧干,走可持续的扶贫攻坚之路。
志气怎么来?士气怎么提?按村民的话来说,“罗书记烧了‘三把火’,把人心烧热和了!”
第一把火“烧”机制。村支部与兴文县政府办支部建联合党总支,整合了各方力量,健全了工作机制,帮扶效果更好。
第二把火“烧”自己。作为联合党总支书记和第一书记,罗珊“大胆”亮出了自己的“三不”工作原则:主导不主宰,主导不包揽,主导不偷懒。“大家向我看齐,请严格监督我。”罗珊说。
第三把火“烧”干部。这把火里头,罗珊唱起了“黑脸”。面对屡次推诿工作的干部,平时和气的他动了真火。“不想干的可以写申请,我们按程序批。”随后几个月里,他陆续发展了3名后备人才,4名入党积极分子,一举“烧”出了干部的危机意识和干事热情。
目前德应村已经确定了蚕桑、水果、苗圃、烤烟等主导产业,在建设和带动效应上初见成效。
? “浙江”书记说“长宁话”
王锋,是长宁县硐底镇七坝村党支部第一书记。
要在七坝村见到王锋不是件难事,虽然当第一书记的时间不长,但村里人已能数得出王锋做的一些实事。“多亏了王书记帮我协调贷款,不然的话我这房子是修不起来的。”七坝村2组村民邓世均逢人便介绍自己即将竣工的新房。
看起来这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,但没人知道王锋为做好这件“小事”作了多少努力。
王锋是浙江人,2009年8月,大学毕业的他来到长宁做一名西部志愿者,2012年,王锋又以选调生的身份扎根长宁。
2016年9月,长宁县选派21名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到基层,经科局的王锋便是其中之一。
没有一天耽误,王锋便投入到七坝村村情的调研中,可一个外地人,操着普通话怎么能和群众真正心连心?“以前在县城工作的时候可以说普通话,可现在不行,老百姓基本不懂普通话。”于是,王锋在七坝村的工作,从学习地道的长宁话开始。
短短两个月的时间,在村“两委”成员的耐心带领下,王锋的长宁话过了“四级”,基本可以和老百姓面对面顺利沟通,甚至在村民代表大会上也能顺利应对。
有了顺利的交流,王锋的日记本上内容逐渐增多:
今天喝了吴显明家的山泉水,杯子不卫生,但是水清甜;帮陈秀峰老人收了包谷,包谷不值钱,但是这是她的全部收成;给陈西林老伴按摩理疗,给杨兴玉老人协调过电线杆安装,给一级残疾人杨丙科县城申请轮椅……
第一书记每天遇到的人和事,真实也朴实。
七坝村村支“两委”班子寄希望于上级能够拨款重建村级阵地,然后再安装组织部门配备的电视、电脑。王锋得知后做通了他们的工作:与其盲目等待,不如改变观念。
时光飞逝,七坝村村级阵地在悄悄地发生改变:更换了防盗门,通无线网了,有了远程电视,能用电脑了,通过帮扶单位协调支持,又有了打印机、扫描仪,甚至还可以通过监控开展小型视频会议。七坝村也率先建立了村级扶贫教育奖励基金,为当年考取大学的本科生每人奖励500元,钱虽然少,但暖人心。党务、村务也进一步公开了,村民对村委更加信任了,也为后续的产业发展赢得了民心。
文章来源:《宜宾学院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ybxyxb.cn/qikandaodu/2021/0304/548.html